房贷收紧下的刚需

  今年以来,刚需型置业比较多。但是下半年以来,受到“三价就低”和“信贷收紧”影响,首付比例高,部分刚需被误伤。

  2021年,银行客户经理、中介和买房者对于房贷的看法出奇的一致,一个字:难。

  新春伊始,楼市仿佛着了火一般,上海二手房1小时调涨40万元、“人肉马甲”增加摇号概率等新闻频频被曝出,给买房者和卖房者都“踩了一脚油门”。随后,上海监管八部门联合发文,楼市迎来最强调控和一整年的寒冬。

  申请房贷:难熬的等待

  2021年年初,薛让(化名)正在坐等银行放款。去年12月中旬,她向银行申请了住房贷款,银行经理对她表示,贷款应该在2021年元旦过后的一两个星期就能够批下来。

  这与此前的流程别无二致,一般而言,银行房贷审批在材料交齐后只需一个星期,随后2-3个星期便能够放款。

  然而,1月21日晚,上海市住建委等八部门连夜出台《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加大楼市调控砝码,严格限购、限贷、打击假离婚,给过热的楼市降温。

  政策一出,1月22日上午,银行便通知薛让,她的贷款“暂时批不下来了”。

  “那时候我已经约了房东准备过户,本来想着过了春节就开始装修,今年夏天就能全家搬入新房。但是在政策落地后的第二天,银行就立刻开会,抖客网,要做整体的业务调整,因此即使我并不属于政策打击管控的范围,但业务也受到影响了。”薛让对记者回忆说。

  幸运的是,最终薛让的贷款在等待两个月后便下放,没有影响后期的装修和入住。而更多的购房者则没有这么幸运。一位在上海的购房者向记者罗列出时间表:在今年7月初,客户经理已经完成受理,一个星期后便完成贷款审批,随后一个月时间内她完成了抵押手续办理,但银行放款时间一拖再拖,最后终于在年底12月放款。据粗略估算,2021年房贷放款平均耗时4-6个月。

  “等待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真的是眼泪汪汪,现在终于可以踏实睡觉了。”薛让表示。

  如果只是难熬的等待,那还不是压垮购房者的“最后一根稻草”。2021年,最先传来银行停贷消息的是广州。4月,市场传言包括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停贷二手房,引起恐慌。实际上,有部分银行确实暂停接办新的个人按揭业务,但并非全面停贷。随后,有更多城市跟进,武汉、南京、无锡、上海等地纷纷传来消息,已暂停全年个人按揭贷款申请,原因是额度已用完。上海一位城商行客户经理曾对记者坦言,购房按揭贷款该银行暂时不做,由于额度收紧,就算审批通过了,放款也要等到明年。而且由于监管政策趋严,银行也怕麻烦,同样的时间做别的贷款不香吗?

  可房贷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对已在热锅上的购房者而言,都是一记重击。90后的王强(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买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竟是银行贷款。今年临近年中,他已看过区域里大部分的售卖房,令他担忧的是银行贷款怎么做、什么时候放、放不放得足。

  为了借贷,王强和中介在不同银行之间轮流转,每家银行的政策不同,但都在变。“之前为了流水账面做的合规,中介替我想到的办法是父母参贷,并且明确了一家银行是可以做的。我已经找到银行负责人,问了材料情况,准备着手了,银行突然收到一道通知,一律不再受理含有父母参贷的案例,等于说天一下子就变了。”

  还有的购房者在网上贴出自己的经历:“这轮房贷政策是6月10日开始调整的,我6月9日签了合同,结果中介通知我重签,因为原本那家合作银行突然说停贷了,又重新找了一家银行,贷款利率一下子涨到5.7%。”

  银行的放贷政策说变就变,之前能够做的案例明天或许就会泡汤,如果刚巧碰上停贷或加息等政策变化,就会把购房计划全盘打乱。对于王强而言,如果他的贷款有任何耽搁,或许将面临高达百万的违约金。

  王强告诉记者,由于贷款额度紧张,银行还会用大额存单“抵账”,30万元的存单可以抵一个月一万的流水,不同银行的“抵账”比例不一样。王强最后通过捆绑办理信用卡办下了贷款,并且赶在下个政策出台之前如愿拿到贷款。

  政策收紧 首付升高

  王强对记者表示,他很幸运,赶在“三价就低”政策出台前办理好贷款业务手续,没有受到影响,否则不光赶上7月的上海房贷利率上涨,还要经历“三价就低”的评估,拿到手的贷款将减少,直接打“骨折”了。

  8月6日,上海市房管局召开会议表示,即日起上海各银行审核贷款金额以“三价就低”为原则,即银行将根据合同网签价、涉税评估价、银行评估价三个价格中,相对最低的价格审批贷款额度。其中,网签合同的定价由卖家与买家商定而成。交易中心核验价主要是由房产交易中心自动评估,所缴纳的税费都是以该核验价格为准。银行评估价则是签订贷款合同之后,银行找其信任的评估公司评估所交易房产的资产价值。

  “七月利率调整,八月政策调整,我不会是最倒霉的吧?”有网友表示,网签价230万元的房子,银行评估价只有160万元,现在只能贷80万元,也就是说,首付要付150万元。“最关键的是,我已经付了五成首付,由于贷款额不足,结果凑不齐中间的差价”。

  “我想购买的小区核税价终于出来了,是市场价的5.6折,买240万元的房子,核税价134.4万元,只能贷67万元,我首付要付173万元。我要是能付得起这个首付,还会买到这个地段?”另一位网友表示,核税价出来后中介慌了,购房者也慌了。

  沈梅(化名)是上海一位中年阿姨,为了给即将结婚的儿子买下一套婚房,她在比较了好几套二手房后,正准备下手时遇上“三价就低”新规,手上的现金一下子凑不够首付了,面临着要么借钱,要么换更小的房子的选择。

  此外,为了遏制“假离婚”购房,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的通告》。其中提出,自2021年8月5日起,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

  此前北京的限购措施为北京夫妻离异后任何一方买房的,只需符合楼市限购政策即可,只是对于离婚一年以内的房贷申请人,商贷和公积金贷款均按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

  然而,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限购政策实施以来,离婚购房的情况呈扩大趋势,仅近一段时间以来,就有约14%的房屋交易属于离婚家庭购房。这既影响了调控效果,也容易产生一系列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类似的政策在今年1月21日,上海楼市调控放大招: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放贷政策也出现调整——只要离婚未满三年的,相关房贷业务一律拒之门外。

  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误伤刚需?人到中年的古月(化名)便是这样一位被政策“一击即中”的换房者。“政策变了,改变的就是我们的一生。”第七次从区房地产交易中心走出来时,古月感到很绝望,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她已被列入限购群体。

原标题:【 房贷收紧下的刚需
内容摘要:今年以来,刚需型置业比较多。但是下半年以来,受到“三价就低”和“信贷收紧”影响,首付比例高,部分刚需被误伤。 2021年,银行客户经理、中介和买房者对于房贷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6312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 惠企政策组合拳精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下一篇: 支付机构“薄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