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薄利时代”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不断凸显,互联网巨头通过牌照收购强势入场,行业竞争必将加剧。未来支付行业或将成为“多极化”的存在,机构比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综合实力。

  对中小支付机构来说,2021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一方面,随着“断直连”、备付金集中交存、反洗钱、降低小微支付手续费等监管政策的出台,三方支付步入薄利化时代,缺乏场景、业务单一、展业受限的中小支付机构生存空间越来越有限。

  另一方面,哔哩哔哩bilibili(又称“B站”)、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头部互联网企业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以支付为数字化基础设施构筑“护城河”。

  在“内外交困”下,如何差异化发展是存量中小机构的一道必答题。行业专家认为,中小支付机构应尽量避免和头部机构及互联网企业支付机构的直接竞争,亟待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需要以支付为基础设施,不断深化场景服务,深耕B端客群,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10家机构退场

  2021年,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是艰难的,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年内已有10家预付卡机构退场。央行近日公布的第三批续展支付机构名单显示,河北一卡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厦门易通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牌照已注销)、上海便利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锦江国际商务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务有限公司未提交续展申请,选择放弃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将退出支付服务市场。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上述牌照到期未申请续展将退出支付服务市场的机构外,广西支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在今年9月末也宣布,2022年6月26日“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许可证到期后将不再续展,将终止支付业务。

  此外,年内已有4家机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经过主动申请后注销,分别是山西金虎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皖垦商务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大千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中网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2021年不断有预付卡牌照被注销。在“断直连”“备付金集中交存”等监管政策的影响下,经营预付卡业务的机构面临着生存危机。原因有三:一是部分原本依附于备付金挪用生息的机构失去了套利空间,监管收紧后面临盈利模式的重构;二是伴随着商业机构和零售消费的数字化转型,原本主打线下的预付卡业务亦站在了转型路口,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机构或选择主动退出;三是仅少部分预付卡经营机构拥有全国经营资质,大部分只拥有地区经营资质,展业范围受限。

  依据央行披露信息,截至目前,有43张支付牌照被注销,被注销牌照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通知》(银发〔2015〕358号)第六条规定的不予续展情形或未提交续展申请;第二类因不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等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制度规定;第三类是被注销、主动申请注销;第四类主要涉及业务合并。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胥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导致持牌中小支付机构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传统持牌中小支付机构的业务单一,主要还是传统收单业务为主,在场景端缺乏场景拓展能力,依赖于与聚合服务商合作拓展业务。在账户端过度依赖银行,仅仅是做好外包商角色。在聚合服务商和银行中寻找生存空间。第二,在强监管下,原有的灰色空间被大大压缩,正规的支付收入有限,抖客网,随着穿透式监管的不断深化,传统持牌中小支付机构难以为继。第三,传统持牌支付机构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不足,很难适应强监管下的业务转型。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支付行业正处于数字化服务2.0阶段的变革之中,一部分支付机构受制于牌照限制、业务范围限制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下降比较快,加上持续的强监管造成的合规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经营压力,进而出现退出或被摘牌的情况,未来这一情况将加剧。

  互联网巨头入局

  在缺乏场景、业务单一、展业受限的中小支付机构陆续退出之际,记者注意到,B站、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快手、华为等众多头部互联网企业近两年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布局支付业务。

  互联网流量巨头为何热衷三方支付牌照?易宝支付CEO唐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合规的需要,获得支付牌照有利于规避潜在合规风险,也为未来企业合规展业提供支撑;二是形成自身支付业务闭环,将用户交易信息、支付信息沉淀在自身体系内,进而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经营上的创新;三是通过支付打通业务板块形成协同,支付是所有商业活动交易流通的底层支撑,获得支付牌照后企业以支付为入口,可以有效连接C端用户及B端商户,聚集各类资源打造生态圈。”

  “合规首先就能够体现出支付牌照巨大的意义,比如互联网平台免于陷入‘二清’(二次清结算)等方面的质疑,监管要求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说明牌照的合规价值。其次从现实角度考虑,支付属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基石,比如分账等基础性服务,平台服务的B端商户是否能够尽快提现也是平台服务提升的一种表现,进而还能够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发挥作用,稳定平台在整体产业链条中的地位。”王蓬博表示。

  “一方面,随着移动支付发展,支付账户作为资金流和信息量的出入口,天然而真实地沉淀了交易数据信息,只有不断拓展以支付作为工具的场景服务,用好支付基础设施的功能,并不断根据场景融合,‘抢夺’三方支付牌照才能继续巩固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优势。”胥莉进一步表示,“另一方面,也是监管的需求,在合规的要求,互联网巨头也不得不获取支付牌照。”

  苏筱芮认为,互联网巨头获取支付牌照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提升金融牌照含金量,拓宽业务范围。流量巨头在金融领域跑马圈地的赛程已进入到第二阶段,从扩大数量到提升质量,各支付牌照展业范围涵盖了互联网支付、线下收单、预付卡等不同内容,对于巨头自身合规展业起到推动作用。

  二是与集团业务板块形成协同效应,支付作为金融业务交易流转的底层支撑,在集团金融生态圈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支付工具为入口既可以连接C端用户,又可以连接B端商户,还可以搭建开放平台聚合各类资源,功能多样,堪称“神器”。

  三是抵御外部竞争,如今支付、消费金融等含金量较高、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金融牌照已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标配”。“配齐”这些金融牌照,不仅有利于完善金融业务板块,还能够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潮流背景下,促进巨头的数字化转型。

  博弈差异化赛道

  在薄利时代,苏筱芮指出,“支付牌照是存量资源,‘断直连’、备付金集中交存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不断凸显,互联网巨头通过牌照收购强势入场,行业竞争必将加剧。未来支付行业或将成为‘多极化’的存在,机构比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综合实力。”

原标题:【 支付机构“薄利时代”
内容摘要: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不断凸显,互联网巨头通过牌照收购强势入场,行业竞争必将加剧。未来支付行业或将成为“多极化”的存在,机构比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6313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 房贷收紧下的刚需
下一篇: 2021年存款太疯狂:有大妈100万放银行变1块钱,有企业资金莫名被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