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首席投资官、28" data-code="1,601628">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王军辉:权益资产凸显长期配置价值
2021年中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开局起步态势良好,持续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不过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展望今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随着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积极推出,宏观经济运行将保持稳健发展。有利因素是,政府在财政、货币、产业多领域出台“稳增长”措施,一些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也会更加慎重,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进一步消退和国际国内产业链的进一步修复,以及中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所具有的韧性。不利因素是,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回落,出口高增长后大概率向常态水平回归,疫情长尾退出继续对服务业和消费造成抑制。综合研判,今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今年我们重点关注三个领域机会:
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结合领域。过去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基建地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传统稳增长空间逐步饱和,未来稳增长需要多方发力、拓展空间。我们比较看好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领域,包括新基建、绿色投资、电动车、制造业技改升级等。
产业升级高端化与国际化领域。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已成为产业链齐全的“世界工厂”,更有不少优秀企业开始占领产业“微笑曲线”两端。近年来,国内制造业高端化进程明显提速,产业强链补链受到政策大力支持,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新兴产业翘楚。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产业链体系向全世界展示出强大韧性,夯实出口大幅增长基础,中国产品得到更多市场份额和国际认可,未来进一步拓展国际空间具有更大优势。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领域上市公司ROE将进一步提升,投资回报率也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疫情退出和共同富裕提振消费领域。尽管奥密克戎变种病毒为疫情防控带来不确定性,但随着疫苗和特效药研发不断加快,有理由对未来疫情演变进程保持总体乐观,预计今年国内消费有望进一步修复。与此同时,共同富裕作为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未来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投入并提升均等化水平,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和增加消费。
疫情之初,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放水加以应对,短期看是有用的,但放水的副作用逐渐显现。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出现了通胀率居高不下和劳动参与率下降的问题,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说明放水解决不了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展望2022年,预期美联储将两次加息,货币政策全面收紧,美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因为居民靠美联储和财政部放水所获得的收入增长,只是一时,不会持续,这对于靠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而言并不是件好事。同时,在通胀压力和加息的预期下,美国经济已经不能通过继续放水来实现持续复苏。如今,英国已经率先加息,但全球的疫情却仍在反复,远超预期。2022年全球的供应链是否能够修复,通胀能否如期回落,尚存在不确定性。若发达国家普遍加息,则新兴经济体的外资将出现净流出,可谓雪上加霜。预计2022年全球GDP增速将从2021年的5.9%回落至4%左右。
对中国而言,2022年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房地产走弱。因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过去多年来高度依赖的行业,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率增速下降及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的持续作用下,2022年的房地产销售额和开发投资增速预计都会显著下行。这就需要基建投资增速的提升来弥补,实际上有赖于财政政策的进一步积极,2021年我国全口径财政预算收入大于支出,为2022年的财政支出扩张提供了来源。
此外,2022年PPI有望大幅下降,核心CPI处在低位,存在降息空间。因此,财政、货币政策的双重支持,将为2022年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看,中国的出口连续两年超预期,说明除了某些西方国家对向中国输出高科技产品和核心技术进行阻拦和限制之外,外循环总体还算畅通。问题似乎在于内循环,比如消费增速低,金融和房地产在GDP中的占比过高、中小企业发展压力大而“躺平”现象突出等,这才是导致内循环不畅的根本原因,是改革绕不过去的坎。因此,预期2022年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民企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保就业、扩消费等方面,都将有相应举措出台,2022年全年GDP增速在5.5%左右,将实现稳增长的目标。
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国内经济呈现两“镜像”
疫情后时代经济的弹性和全球通胀的持续性都超出预期,IMF等权威机构从未如此频繁地调整经济展望数据,不同机构之间的预测也从未出现这样大的分歧。我们的基准假设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保障体系的突破是有限的,即使有显著的突破,医学界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同等有效的疫苗,从而对全球经济的运行不构成新一轮与2020年初同等量级的冲击。
展望2022年,就全球而言,供给侧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对下游生产和终端消费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但需求侧随着政策的退出也会面临压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2022年仍是复苏之年,但速度将放缓。考虑到短缺经济的持久性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加快退出产生的副作用,我们倾向于认为,2022年经济向下修正的概率更高;
第二,制造业生产受价值链贸易制约的情况恐难有实质性改观,尤其是上半年,当然不同国家受干扰的程度会有差异,例如德国甚于美国;
第三,通胀方面,短期而言,2022年全球通胀压力会小于2021年,但能源供给短缺、商品低库存、工资水平上涨、服务需求复苏与资本开支扩张仍是支撑物价的四个重要因素。中长期而言,以疫情之前的“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为概念性框架,新冠纪元后不仅“滞”的力量有所增强,还新增了“胀”的压力。
与过去两年相比,国内经济整体上呈现出两种“镜像”关系,具体表现为:
(1)国内外经济周期的镜像———从内升外降到内降外升。海外超大规模的宏观政策逐渐退出,外需的超常增长及其对内需的带动效应会趋于收敛,甚至可能会出现超预期压缩的情形,原因在于企业激进的补库存行为;
(2)作为一种响应,内外政策周期的镜像———从内收外放到内放外收,国内是厚积薄发,国外则是难以为继。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大类资产配置攻守兼备
原标题:【王军辉、李迅雷、邵宇、丁安华等八大首席齐上阵!2022投资大势这么看】 内容摘要:中国人寿 保险 (集团)公司首席投资官、 中国人寿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王军辉:权益资产凸显长期配置价值 2021年中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6700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