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MANNER和Tims中国都意识到一点:上市不代表什么,快速开店也不代表什么,能否把差异化优势发挥到极致,做到持续盈利,活得更久更好,才是事情的关键。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这句话很好地描绘了2021年咖啡市场的融资之火热。
咖啡市场可以划分为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两个赛道,两个赛道的多个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包括7月)融资不断,根据公开报道的融资至少有17起。比如在速溶咖啡赛道,以品质速溶咖啡为主产品、主打线上销售渠道的三顿半在6月拿到CPE源峰资本、IDG等数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达到45亿元,而去年三顿半才刚刚拿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峰瑞资本的B轮投资;另一个本土精品速溶咖啡品牌永璞咖啡也拿到了数百万的融资。
现磨咖啡赛道融资热度更甚,比如主打“快咖啡”场景、强调便利性、高性价比的中国本土精品咖啡品牌MANNER融资4次,拿到了数亿美元融资;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国2月份获得了红杉以及腾讯的投资;主打创意咖啡饮品和线下空间体验的精品咖啡品牌M Stand半年内融资2起,金额超6亿元;另一个即将开店超100家的精品咖啡品牌“代数学家”拿到了腾讯的独家战略投资……就连瑞幸咖啡也在“回血复活”,其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盈利能力正在改善,而且还在4月拿到了新融资。
咖啡市场一片火热,不过要说今年发展最迅猛的,当属MANNER和Tims中国。目前两者估值最高,开店速度也最猛,被市场看作是新一代的咖啡新贵。
一
“网红”精品咖啡品牌MANNER今年令人瞩目,6个月内融资4次,5月和6月分别接受了美团和字节跳动的数亿美元融资。目前其在上海、北京、深圳等7个城市开店200多家,预计2021年底门店数将达到400-500家。
Tims中国,背靠Tim Hortons这个全球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虽然2019年才进入中国,但目前已开店388家门店,门店数量位居星巴克和瑞幸之后,排名第三。Tims中国宣称,到2026年要在中国开出2750家门店,开店速度将达到每36小时开一家。
虽然二者势头很猛,但现今中国咖啡市场稳坐第一的,还是星巴克。
星巴克入华至今22年,依靠强大且较完整的全球供应链和雄厚的资金基础,已开店5100家。其具有极强的品牌议价能力,可轻松拿下全国城市商圈里的黄金位置,且只需付出远低于行业水平的租金。这正是星巴克的“护城河”,开店越多,规模效应越强,品牌的议价能力就越强,成本结构中租金就越低,可盈利空间就越大。
在星巴克稳坐第一的这22年期间,虽然不断有竞争对手出现,比如国外的costa、漫咖啡,以及国内的雕刻时光、上岛咖啡等等,但对星巴克真正造成过威胁的只有前两年“蒙眼狂奔”“流血上市”而今已锐气尽失的瑞幸咖啡。
在过去22年中,中国市场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可以挑战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市场格局一直是“流水的咖啡新贵,铁打的星巴克”。
那如今的咖啡新贵MANNER和Tims中国会不会打破这种格局?
粗浅来看,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首先是“基础不错”。这两个咖啡新贵品牌是在实现了门店盈利的基础上,才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这种“正确的跑步姿势”为改变市场格局打下了“肌肉”基础。
其次是资本市场看好。目前,MANNER估值达20亿美元,平均单店估值高达1300万美元,是星巴克单店估值的3倍。Tims中国则有腾讯的战略投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目前Tims中国的业务估值约16.88亿美元,计划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通过SPAC(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并购公司”)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获取更多资金来快速扩张。
那么打破传统市场格局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抛开时间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变量,来看看确定性变量:MANNER和Tims中国的核心能力和发展潜力(主观能动性),以及未来整个咖啡市场的增长空间(宏观背景)。
为此,下文将从5个维度对这两家咖啡品牌进行剖析:差异化定位、门店选址策略、商业模式(包括盈利能力)、增长节奏以及未来增长可能遇到的重大挑战。
二
MANNER:把差异化优势发挥到极致
差异化定位:平价精品咖啡
MANNER成立于2015年,定位是“平价精品咖啡”,走的是性价比路线,理念是“让咖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MANNER的一杯美式或者拿铁只需15-20元,如果自带杯子还能减5元,相当于10-15元一杯精品咖啡。这个价位放在30-50元一杯咖啡的精品咖啡市场,绝对是所向披靡的“大杀器”。而跟星巴克相比,MANNER的美式、拿铁类咖啡产品便宜至少50%,而且更好喝(精品咖啡对咖啡生豆的要求更挑剔,对烘焙手法更讲究,而且追求新鲜)。
这让MANNER既避开了与其他精品咖啡品牌在精品咖啡这个价位里的激烈竞争,还能以“便宜好喝、咖啡感浓的咖啡”标签吸引更广的用户群,这些人习惯喝咖啡但不是很懂精品咖啡,也想要“便宜且好喝的咖啡”,从而突破精品咖啡品牌一直以来的小众圈层。
能坚持做到“平价的精品咖啡”是很难的。精品咖啡生豆的购买成本要高于大宗商品咖啡,制造成本也高一些,尤其是为了追求新鲜好喝的品质,很多精品咖啡品牌大多采用3-7天内的新鲜烘焙的方法。所以,线下咖啡市场里有一种说法,“十店九赔一平”,意思是10个咖啡店里有9家店是赔钱的,剩下的那家店只能是维持收支平衡,不赔钱而已。
而MANNER在既不做高额补贴、又不做线上订单的情况下,却实现了单店盈利。凭什么?原因是它建立了一种堪称极简的商业模式。
极简的商业模式:10-15元的单品,2平米小店
线下连锁咖啡店想要盈利,一方面要不断增加每天出杯量(有资料显示,每日100-200的出杯量才有望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尽量控制和降低成本,尤其是控制占大头的房租这类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负担”支出。
MANNER从一开始就做对了这两点。
首先,MANNER坚持用高质量的咖啡品质来吸引和留住咖啡消费者,以增加出杯量。作为精品咖啡品牌,优质的咖啡豆、风味、烘焙手法和新鲜度等是必须的,否则就不是精品咖啡。
MANNER创始人韩玉龙创办MANNER前,曾在上海精品咖啡烘焙的领导品牌之一Café Del Volcán做过一年的咖啡豆烘焙师,掌握了高水平的精品咖啡制作工艺。咖啡高品质是MANNER能持续破圈的基础。中国首位COE咖啡评杯比赛的国际裁判黄俊豪对MANNER评价很高,“上海精品咖啡业界只有少数的几家窗口店,MANNER是里面咖啡做得最好的”。
原标题:【流水的咖啡新贵,铁打的星巴克?】 内容摘要: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MANNER和Tims中国都意识到一点:上市不代表什么,快速开店也不代表什么,能否把差异化优势发挥到极致,做到持续盈利,活得更久更好,才是事情的关键。 你方唱罢我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3337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