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21—2022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农技植保〔2021〕88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局、中心):

 

  为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秋冬种工作会议和全国小麦秋播拌种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我中心组织制定了《2021—2022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供参照执行。

 

  全国农技中心

 

  2021年10月12日

 

  2021—2022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

 

  近年来,我国小麦病虫害呈重发频发态势,年发生面积超过10亿亩次以上,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一类病虫害和新上升的茎基腐病,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尤为严重。为加强对小麦病虫害防控全过程的指导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针对我国不同生态区小麦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突出种植抗病品种、推广药剂拌种、适期晚播、健康栽培等预防控制措施,强化穗期多种主要病虫害“一喷多防”科学用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

 

  二、防控对象

 

  根据各小麦产区近年来病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明确各个地区主要防控对象和兼治对象。

 

  黄淮海麦区: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麦蚜、吸浆虫、地下害虫为主,兼治苗期锈病、全蚀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叶锈病和灰飞虱等病虫害。

 

  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主,兼治灰飞虱、白粉病、黑穗病、黄花叶病、叶锈病和地下害虫等其它病虫。

 

  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治白粉病、赤霉病、麦蚜、红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关注草地贪夜蛾潜在风险。

 

  西北麦区:以条锈病为主,兼治白粉病、黑穗病、茎基腐病、麦蚜、红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等病虫,新疆麦区需关注雪霉叶枯病。

 

  东北麦区:以白粉病、黑穗病和麦蚜为主,兼治赤霉病、叶锈病、秆锈病、根腐病、粘虫和红蜘蛛。

 

  华北麦区:以麦蚜、吸浆虫为主,兼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红蜘蛛等。

 

  三、防控技术

 

  (一)黄淮麦区

 

  1.小麦播种前

 

  在整地阶段,尽量增加秸秆粉碎细度并且深翻、耙匀,增加地下害虫的死亡率,减少镰孢菌等根茎病原菌的侵染几率、防止秸秆过大导致种苗根系悬空而加重根腐病、胞囊线虫的危害。做好播种田间规划,预留出大型植保机械的作业道,以便于后期实施防治。

 

  2.小麦播种期

 

  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病小麦品种,压缩高感品种种植面积。对苗期不抗病的品种实施种子药剂处理,要根据当地主要防控对象,针对性选择相应的高效包衣剂或拌种药剂,胞囊线虫可采用阿维菌素种子处理;全蚀病发生区,采取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环唑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3.小麦出苗—越冬期

 

  做好地下害虫、麦蚜、红蜘蛛、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胞囊线虫病等病虫的发生危害动态监测,在病虫害发生趋重时对早发病田进行药剂控制。胞囊线虫、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在出苗后尽快采取镇压措施。

 

  4.小麦返青期—拔节期

 

  重点开展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的早期预防。黄淮麦区南部,春季注意防控条锈病早发麦田,及早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三唑类等杀菌剂喷施麦苗茎基部,每7—10天喷药一次,根据病情连喷2—3次。红蜘蛛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或每株有螨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未经种子处理的麦田,返青后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10%时,可结合锄地用辛硫磷加细土(1:200)配成毒土撒施,先撒施后锄地防效更好。

 

  5.小麦孕穗期—扬花期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种类、特点和防治指标,当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时,大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当田间发生单一病虫时,进行针对性防治。当田间百穗蚜量达到800头以上,天敌与麦蚜比例小于1:150时,可用选择性杀虫剂如抗蚜威、新烟碱类、菊酯类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抽穗初期每10块黄板或白板(120毫米板)有1头以上吸浆虫成虫,或在小麦抽穗期,吸浆虫每10复网次有10头以上成虫,或者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或毒死蜱进行喷雾防治,并可兼治麦蚜、黏虫等害虫。红蜘蛛平均33厘米行长有螨量200头或每株有红蜘蛛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喷雾防治。

 

  当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条锈病病叶率0.5—1%时,可选用三唑类等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抖客网,若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间隔15天后可再施用1次。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若遇阴雨、露水和大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要全面开展赤霉病的预防工作,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施药后6小时遇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同时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注意掌握化学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大力推广应用选择性农药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品种与剂型,如抗蚜威、菊酯类等;也可根据天敌发生消长规律,适当调整施药时期,尽量避免在天敌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用药。此外,要注意改进施药技术,采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以及局部和隐蔽性施药法,减轻对天敌的不利影响。

 

  6.灌浆期

 

  当百穗蚜量超过800头,益害比小于1:150时,白粉病、叶锈病和叶枯病病叶率超过10%,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推荐药剂: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和生长调节剂。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

 

  1.小麦播种期

 

  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大力推行种子处理。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硅噻菌胺等杀菌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在地下害虫和苗期麦蚜发生比较严重麦区,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避免药害发生。坚持适期适量播种,控制小麦田间群体密度。此外,基肥适当增施钾、磷肥,提高小麦抗性。

 

  2.小麦出苗—越冬期

 

原标题:【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21—2022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农技植保〔2021〕88号)
内容摘要: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局、中心): 为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秋冬种工作会议和全国小麦秋播拌种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我中心组织制定了《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xuetang/2486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关于公开征求《牛可食性组织中吡利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等20项兽药残留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下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监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报(2021年第1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