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食物或食物成分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科学共识的达成依赖于科学证据的强度和一致性[1]。科学证据的来源主要有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观察性研究往往可以揭示特定营养素、食物与生理功能或疾病相关终点之间的联系,但要验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需要进行干预性研究,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被视为验证因果关系的“金标准”之一[2]。
由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保健食品研发专业委员会等权威学术团体,邀请来自于科研临床、公共卫生、标准研究等领域的专家以及行业相关单位共同成立了《食品营养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暂定名)》团体标准编写工作组(后简称“标准工作组”)。在调研工作中,标准工作组向专家征集了影响人群营养干预研究质量的若干关键问题以及针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相关意见,并在整理汇总后将相关内容形成了“专家意见”,为进一步提高人群营养干预研究的质量提供参考,为制定相关标准奠定基础。本专家意见主要涉及使用补充剂(如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动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的产品)及其他以食物为基础的干预(如利用食物组分、改变膳食模式等)作为主要营养干预措施在受试者中开展的干预研究,即人群营养干预研究。
1 研究设计
1.1 设计方案的选择
人群营养干预研究的试验设计取决于研究的特点和目的,原则上以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来进行。其试验设计通常以平行设计(parallel design)、交叉设计(crossover design)、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等为主。平行设计是最简单的设计,允许同时比较 2 种或更多的干预措施。交叉设计适用于干预效果短期内显著且不会发生永久性改变的情况,不适用于营养教育等干预措施[3]。而析因设计往往需要较大的样本量,用于解释干预措施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4] 。
随机化是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随机分配研究对象,最大程度减少研究结果产生偏倚的可能性,保证各组别之间基线特征的相似性。研究者应考虑招募方式、样本量的规模以及对干预有影响的协变量来选择合适的随机化方法,常用的随机化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整群随机化以及动态随机化等[3]。此外,研究者还应重视分配隐藏的技术实现(如信封法、中央随机系统等)。
为了减少偏倚和提高研究质量,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合理实施盲法。由于人群营养干预研究的特点,除了使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的研究外,在部分营养干预研究中往往无法对受试者、干预实施人员实施盲法,研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设盲策略,尽可能减少不同组别的受试者之间的接触,并对数据采集人员与统计分析人员设盲。
此外,随机对照试验是前瞻性的研究,应在设计阶段制定统计分析计划,明确研究相关的数据集、缺失数据的填补方法,抖客网,并确保研究结果可靠及其解读与预定义的统计方法保持一致[4]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人群营养干预研究的目标人群广泛,不同受试者对干预措施的生理应答具有高度的可变性。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者需考虑决定:是关注特定人群的干预效果,还是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获得可推广的结果[5]。研究者应制定统一的受试者纳入/排除标准,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干预组别之间的可比性。设置太多的限制条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性,也会增加招募受试者的难度。因此,研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①研究者应评估受试者的受教育水平和理解能力,判断其是否能配合完成干预研究;②受试者对干预措施的接受程度;③受试者是否存在可能增加干预风险的特定疾病或条件,如严重高血压、无独立生活能力、患有精神类疾病、晕血等;④受试者是否存在特殊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信仰等;⑤研究者应持续跟踪招募进度,关注已招募人群中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确保在后续的随机分组中能够保持各组的均衡性;⑥应重视受试者的动机、积极性、配合程度,避免潜在的依从性问题;⑦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是否适合参与干预研究。
1.3 样本量的估算
在人群营养干预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预先估算达到研究目标所需的最小样本量。基于经典样本规模、经验法则或默认效应尺度的方法在估算样本量时都有其局限性,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6] 。样本量的估算除了应基于主要结局(即结局变量)的假设,还受到效应尺度(effect size)、把握度(power)、显著性水平(α)以及试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研究者需要确定预期的效应尺度,作为干预效能的关键指标。效应尺度一般通过参考前期研究获取相关的数据,或由研究者根据他们期望在干预组别之间检测到的主要结局的最小差异来确定[7]。对于探索性研究,如果缺少前期研究的数据来估计效应尺度及其变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试点研究(pilot study)来获取相关的参数,并通过事后的把握度检验进一步验证样本量是否充足;也可以进行目标试验模拟(target trial emulation)来估算。其次,需要考虑把握度(通常为80%或90%)、显著性水平(通常设置为5%)以及进行单侧还是双侧检验。此外,研究者还应充分考虑试验设计方面(如多中心、研究对象分组数、交叉设计等)的影响,选择适合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估算。最后,针对干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数据缺失和受试者脱落等情况,研究者在估算时应适当增加一定比例(如20%)的样本量。研究者应根据干预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估算,具体方法可参考针对营养研究统计问题的相关文献[8-9]。
1.4 对照措施的选择
对照措施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地评估干预的效果,但在人群营养干预研究中,尤其在膳食干预中,由于干预措施与日常饮食的营养成分存在重叠,往往无法设置“零暴露”的组别,且并非所有营养干预研究中都具备使用安慰剂的条件,同时还需要考虑对照措施的可接受程度。因此,对照措施的选择是研究设计中的一大挑战。对照措施通常为不含有被研究成分的食品(安慰剂),在其制备过程中应在总能量、物理特征(如总形态、外观、体积和质地)以及感官特征(如口感、味道、适口性等)上尽可能与干预措施相匹配,并以干预措施相同的方式进行食用[10]。除了安慰剂以外,常见的对照措施还包括习惯饮食、替代饮食、行为干预或常规治疗等,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进行选择[3,11]。
补充剂的干预研究通常更适合实施盲法,一般设置胶囊、片剂等类型的安慰剂作为对照措施。对于以食物为基础的干预措施的研究,研究者选择的对照措施通常不含有被研究成分且能量及其他营养成分与干预措施相似[12]。同时,研究者应提供适当的指导或营养咨询,以确保受试者能够按照研究设计将干预措施融入日常饮食,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3]。研究者也可考虑使用能量相近的习惯性饮食作为对照[11]。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应关注对照措施中可能含有未知的活性物质,其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1.5 干预措施的要求
原标题:【影响人群营养干预研究质量关键问题的专家意见】 内容摘要:有关食物或食物成分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科学共识的达成依赖于科学证据的强度和一致性[1]。科学证据的来源主要有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观察性研究往往可以揭示特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xuetang/27493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