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周刊》独家获悉,曾拥有私募身份的深圳全民通多只产品出现兑付逾期,公司目前管理产品规模近百亿。
最近深圳全民通多只产品出现兑付逾期,对此,全民通投资者称,全民通计划由振烨国际集团(以下简称“振烨国际”)收购全民通及其分支机构,到9月30日股改完成后出兑付方案。
不过,据《红周刊》侦查显示,全民通及主要关联公司的私募牌照早在去年7月就遭注销,其销售产品承诺内容却没有大的变化。同时,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存在5万起投、POS机打款等现象。
另外,此次逾期的“潜在接盘方”振烨国际,宣称旗下有多个百亿项目,但有的项目已经遭到地方国资合作伙伴撤资。
同时,《红周刊》向振烨国际、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建分局以及枣阳市招商局对上述现象进行核实,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全民通近百亿“私募”产品延期兑付
林烨称要靠振烨国际项目还钱
“之前是每月21日早上派息,但是从5月21日到现在一直没有打款。业务员一会儿说账户受限,一会儿又说账户被反洗黑钱,暂时没有钱。”全民通产品投资者刘文向《红周刊》表示,这是她去年11月第二次买的深圳前海全民通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民通”)产品,之前的于2020年11月买的一年期产品都按时收到了本金和利息。
刘文在5月27日看到有媒体网曝多名全民通产品的投资者没有收到到期本金和利息后,意识到问题可能比较严重。于是,她向经侦部门报案。
全民通逾期产品规模到底多大,目前还是未知数。即便是全民通发行产品规模也是一个谜题,据《红周刊》向多位全民通在职和已离职的员工求证,全民通的存量规模在百亿以上。全民通员工马宁给出的数字是150亿元,今年6月离职的全民通员工陈亮根据全民通200-250家分公司、前30家分公司平均每家募资约2亿元左右测算的存量规模是100亿元-150亿元。马宁和陈亮均是2017年入职全民通。
据马宁介绍,其实早在4月21日全民通就有很多分公司没有按时兑付利息,理由是受反洗钱影响账户受限,兑付日期延迟到4月25日。5月份兑付延期的理由则变为“技术性”问题,“5月25日,领导说集团遇到了问题,一个说法是U盾(用户进行网上转账汇款时必须使用的一种安全工具)在上海,钱没法转出去;另一个说法是兑付资金已经打进连连支付的账号,转账过程中可能触碰了连连支付的风控,需要核检后才能继续转账。同时还表示,6月振烨国际南昌的项目有资金可以回来,以及6月枣阳项目一动工,又有几亿元资金可以回来,到6月份一切都恢复正常。”
据马宁介绍,公司鼓励员工出新单,包括让员工购买集团的短期理财,实际这笔钱会用来给投资者垫发利息,而员工买理财的钱到6月份会退回给员工。马宁说,她和同事凑钱买了数十万元的理财产品,这笔钱通过集团分公司的个人账号打给了投资者。
江西赣州的投资者汪敏向《红周刊》表示,她收到了5月的派息。她向赣州分公司求证,是不是分公司员工凑钱给投资者垫付的利息,业务员否认了这一说法,并称是由总公司打款给投资者。
选择和公司共渡难关的马宁,因为集团5月26日公布的股改封盘通知——封盘就是钱只进不出,对公司有所质疑。此次股改是振烨国际计划收购全民通100%股权,收购暂定9月30日完成。但这次股改被认为是“自己人收购自己人”,马宁称,“2020年,分总突然要求员工发朋友圈宣传振烨国际和林烨(振烨国际实控人),后来得知,林烨是我们真正的老板。”
全民通子公司牛王资本的前员工余雨(今年5月离职)向《红周刊》提供了一份5月27日林烨在全民通内部会议的讲话录屏,在录屏中,林烨表示,“(全民通投资者)绝对不能到项目地去闹事,因为项目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要靠这些项目赚点钱还给客户,你们要愿意到那去闹事,我们就没有能力创造盈利,就还不起钱……大家一定要清楚,我们要靠赚钱来还钱,靠盈利,靠合法合规的收入来还钱。”
据天眼查APP显示,全民通与振烨国际并无股权关系,但全民通员工提供的内部培训资料、录屏等信息显示,这两家公司渊源很深。
在“自己人收购自己人”这个质疑以外,马宁还有一个担心。全民通承诺到股改后就给出兑付方案,但投资者需要签一份权益确认书,主要内容是如果全民通股改后仍无法兑付,就由振烨国际兜底。马宁的质疑是,“确认书上没有可以保证投资者利益的实质内容,没有写清楚兑付现金还是以物品抵债。”
私募牌照早已被注销
经营范围却依旧?
据马宁介绍,全民通作为主要的募资端,销售的产品包括全民通票据基金系列,上海谷米移股权投资基金产品,振烨供应链系列产品,有备案有托管的契约型私募产品,可转债产品,抖客网,金交所备案产品,全民优酿产品等。此外,募资端还有牛王资本和深圳钜盈基金。
据天眼查APP显示,全民通和牛王资本实控人均是黄晓芳,黄晓芳在2015年-2018年担任深圳市天德贸易有限公司的高管,这家公司是振烨国际的前身。
据中基协官网公示,“深圳前海全民通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牛王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均是“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深圳前海全民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谷米移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不过,这四家私募在去年7月16日被中基协发布通告注销,理由是“异常经营”。
据中基协官网,在上述4家公司“注销时未在系统提交清算的产品”数量方面,仅谷米移有两只产品,其他三家则没有显示。
私募牌照在去年就被注销,全民通是如何开展业务的呢?马宁介绍说,在去年7月之后,全民通的合同内取消了私募基金的字眼。“投资者投资的不再是基金产品,而是跟公司一起合伙做生意。”
从刘文分别于2020年11月和2021年11月签的两份合同也可以看出区别。2020年11月的合同封面写的是“全民通牛王稳鸿七号”,刘文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该产品,普通合伙人是深圳前海全民通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人要承诺是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产品。而2021年11月合同封面写的是“青石汇缘利来”,该份合同为《深圳利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份额认购书》,普通合伙人换成深圳市青石汇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盖章。合同的投资者风险问卷侦查页没有显示承诺是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产品。
据中基协官网,青石汇缘备案的名称为“深圳市青石汇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网站提示信息显示,“管理人填报信息与工商不一致,股东信息不一致(比对日期:2022/7/1)”。据天眼查APP显示,赵东冬在青石汇缘持股占比为75%,这与协会备案中的认缴出资占比25%信息不一致。赵东冬还是“甘肃全民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股东之一。
同时,青石汇缘属于“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这与“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有明显区别。余雨向《红周刊》证实,去年在牛王的合同变成青石汇缘的合同后,他向领导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底层资产都是票据。
原标题:【“伪私募”全民通产品兑付逾期侦查:出现5万起投、POS机打款等行为】 内容摘要:近 日 ,《红周刊》独家获悉,曾拥有私募身份的深圳全民通多只产品出现兑付逾期,公司目前管理产品规模近百亿。 最近深圳全民通多只产品出现兑付逾期,对此,全民通投资者称,全民通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10808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