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治理“漂绿”现象,须完善ESG公募基金评级体系

  作为近年备受投资者追捧的新兴投资品种,ESG基金规模逐年上升。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全球ESG基金规模达到2.74万亿美元,数量也从前一年的4153只增至5932只。但近期国际上不断暴露的ESG基金“漂绿现象,也引发业界关注。

  那么,“漂绿现象的现状如何,根源何在?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存在什么危害?投资者如何应对和规避“漂绿”现象,有什么治理的举措?针对这些问题,《

每经专访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治理“漂绿”现象,须完善ESG公募基金评级体系

》(以下简称NBD)记者近日专访了ESG领域权威专家、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教授。

  施懿宸表示,ESG投资“漂绿”将对经济发展、投资安全以及激励企业绿色发展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他建议,监管和资管机构可以从完善统一的ESG公募基金评级体系、加强ESG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程度以及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投资者对ESG投资的理解并且建立信任等方面,来应对和解决“漂绿”问题。

  多家资管机构面临“漂绿”指控

  NBD:国际上ESG投资越来越火热,但“漂绿”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是“漂绿”?怎么看基金中的“漂绿”现象?

  施懿宸:“漂绿”是美国环境学家杰伊 韦斯特维尔德 (Jay Westerveld) 在1986年提出一个概念,本义是用以形容一些旅店经营者的行为——他们宣称为减少对生态造成影响而鼓励游客重复使用毛巾,实际目的却是为了节约运营成本。

  由此,“漂绿”开始被用来形容消费品市场和服务领域的虚假环保现象,逐渐也被用来形容非环保型企业虚假鼓吹自己是环保型企业。后来,“漂绿”行为也开始出现在金融领域。

  如果一个公募基金宣称按照ESG投资原则进行投资,基金的名称或者其投资标的中也出现含有表示ESG或与ESG相关的术语,而其ESG的评级过低,并且在一年中并未支持其多数(如70%)股东提出的有关ESG倡议或影响企业ESG政策的投资,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漂绿”行为。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夸大或者虚假宣传其产品满足ESG中的标准,诱导客户进行投资。

  NBD: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相关执法机构在侦查和处罚基金“漂绿”的频率显著提高,能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介绍一下当前公募基金“漂绿”现状?都有什么“漂绿”的手法?

  施懿宸:《经济学人》对全球最大的20个ESG概念基金进行分析发现,每家基金平均持有17家化石燃料制造商,同时也投资赌博、酒类及烟草行业,因此很难说这些基金是完全通过ESG投资实现了价值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多家资产管理机构面临“漂绿”的指控,受到相应的处罚。如德意志银行旗下DWS集团的ESG基金就被指控“漂绿”,并在今年5月31日遭到德国警方搜查,公司CEO在被搜查后宣布辞职。而早在202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对DWS产品的可持续投资标准进行侦查。

  除DWS之外,今年5月份SEC宣布纽约梅隆银行的基金存在误导性的ESG投资理念描述,并且在2018年至2021年有多项基金并未进行ESG质量审查,也没有进行ESG绩效分析和评分,最终因信披不当和不足被罚150万美元。

  高盛的ESG基金也因其可能存在误导性陈述,在近日受到SEC的侦查。报道称,高盛有至少四只基金被描述成“清洁能源”或ESG,并在2020年将其蓝筹股基金重新命名为ESG基金。

  综合来看,这些基金“漂绿”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基金所投资产品的持仓与ESG投资理念相悖,在基金名称或描述上存在误导性概念,或者使用投资者不熟悉且难以理解的术语,以及基金ESG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不科学、不透明等。

  “漂绿”影响经济、投资安全和企业绿色发展

  NBD:相对说来,ESG投资是比较新的投资种类,从以上表现来看,这些“漂绿”行为如何界定也存在一定难度。那么,ESG基金出现“漂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施懿宸:首先需要从资管机构本身来找原因。

  一般而言,与短期逐利不同,ESG投资是一种长期价值投资,所涵盖的理念是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如果资管机构存在短视行为,图求短期利益或仅把ESG作为“噱头”,则会出现“漂绿”现象。这种行为也与资管机构的不道德、缺乏自律性相挂钩,指向的是资管机构的道德问题和治理问题。

  此外,部分基金经理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投资者之上,只想通过“漂绿”基金扩大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而非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

  从外因来说,当前没有专门针对ESG公募基金的披露规定,对部分资管机构的不道德行为缺乏规范性的约束。

  其次,是相关各方的信息不对称。资管机构属于信息的优势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包装非ESG项目;而投资方和监管部门属于信息劣势方——难以精准识别ESG基金,也因获取信息不足影响监管效率。

  NBD:显而易见,“漂绿”行为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市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在您看来,“漂绿”现象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带来哪些风险和不利影响?

  施懿宸:首先,ESG投资“漂绿”将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漂绿”使一些名不副实的金融产品混迹于ESG投资之中,导致资金投向不符合要求的领域,统计数据与实际发展不符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与绿色发展背道而驰。此外,ESG投资的“漂绿”行为一旦网曝,将会打击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的信任,降低投资意愿,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ESG投资“漂绿”将对投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ESG投资策略包括ESG整合、参与公司治理、国际惯例筛选、正负面筛选、可持续主题投资以及影响力投资,与环境表现、社会影响、公司治理能力息息相关。如果将ESG投资的管理方式运用到非ESG投资中,二者关注角度不同,会加大投资风险。

  第三,ESG投资“漂绿”对激励企业绿色发展有不利影响。“漂绿”获得的短期效益会使更多的企业效仿,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如果企业选择隐藏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数据,那么市场上的虚假信息将会越来越多,企业ESG披露报告也将缺乏公信力,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绿色发展。

  治理“漂绿”须加强ESG公募基金信披

  NBD:我国的ESG投资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上,目前我国ESG公募基金的规模和数量是什么水平?

  施懿宸:截至2022年5月底,我国市场中带有“ESG”名称的公募基金产品已有20余只,合计规模超74亿元。而包含新能源、环保、低碳、绿色等概念的“泛ESG”基金产品已达160多只,总规模超2000亿元。

  “泛ESG”基金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更大,其中环境相关的品种占比最大,达60%。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纯ESG主题基金数量有明显上涨,超过40%新发ESG基金为纯ESG主题基金。

  NBD:应对ESG公募基金中的“漂绿”问题,为投资者建立一道保护线,也是中国ESG公募基金市场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您有什么对策建议?

  施懿宸:可以从三个方面建立应对“漂绿”的机制。一是完善统一的ESG公募基金评级体系。

  当前全球的ESG评级标准众多且评价体系存在差异性以及主观性,企业以及投资机构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这就导致ESG基金中一些并不可持续的因素被掩盖,进而增加“漂绿”的风险。

原标题:【每经专访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治理“漂绿”现象,须完善ESG公募基金评级体系
内容摘要:作为近年备受投资者追捧的新兴投资品种,ESG基金规模逐年上升。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全球ESG基金规模达到2.74万亿美元,数量也从前一年的4153只增至5932只。但近期国际上不断暴露的ES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11149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二季度调仓动向来了
下一篇:石上生活:宣称“0风险”创业,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