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茅”ROE创五年新低? 再遭股东减持,石头科技难改股价颓势?

  据奥维云网数据,2022年1—2月,扫地机器人品类仍是销量同比增速下滑、销售额增速上升态势。且有分析人士预判,2022年品类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战或更早来临。这对于细分赛道参与者,意味着竞争或更加激烈。 

  而据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石头科技,688169.SH)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石头科技预计营收、归母净利58.37亿元、14.02亿元,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中高三位数”已放缓至“两位数”“个位数”。且归母净利率较上年下降,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创五年新低。 

  就在业绩快报披露当天,该公司还通告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计划。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天津金米)、丁迪、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天津石头时代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Banyan Consulting Limited、QM27 Limited、副总经理万云鹏等8名股东,合计减持不超过718.58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通告日,天津金米持股约459.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6.87%,股份来自IPO前取得。天津金米是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孙公司,在2021年3月16日至6月10日,天津金米已减持约133.33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000.28元/股—1344.01元/股。若按本次减持上限133.61万股,减持后,天津金米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 

  截至3月10日,该公司股价收于525.47元/股,较2021年1492元/股高位,下挫逾六成。 

  如何改善盈利能力?面对消费需求“萎缩”,抖客网,如何提高自有品牌市场渗透率?如何看待市占率被后来者超越?针对上述相关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该公司,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石头科技近一年股价走势(元)

“扫地茅”ROE创五年新低? 再遭股东减持,石头科技难改股价颓势?

数据来源:Wind

  利润增速“停滞” 

  石头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清洁机器人等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生产(以委托加工生产方式实现)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是智能扫地机器人、手持吸尘器和商用清洁机器人。 

  石头科技与小米的“蜜月期”主要是在2016年、2017年,公司通过米家定制品牌产品(不含配件)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9.89亿元,分别占到各年营收的98.58%、88.36%。实现毛利润为0.34亿元、1.85亿元,分别占到各期毛利润的97.43%、76.54%。也就是说,2016年,该公司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米家定制产品。 

  与小米的深度捆绑,既让石头科技收入规模大增,但也带来依赖单一客户、定制产品毛利率偏低、与米家产品存在竞争等问题。 

  2018年起,石头科技开始加大自有品牌业务拓展。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5.73%、90.72%、94.80%。伴随自有品牌产品销售占比的提升,公司毛利率由2016年、2017年的19.21%、21.64%,跃升至2020年、2021年上半年的51.32%、50.74%。 

  但为了拓展销售渠道,公司也付出不小“代价”。其销售费用由2017年、2018年的0.29亿元、1.63亿元,升至2020年的6.20亿元;销售费用率也“水涨船高”,由2.58%、5.35%升至13.69%。整体上,四年下来,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上升近七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上,公司自2020年起开始加大业务拓展。年内,公司境外收入达18.68亿元,同比增长221.33%;境内收入为26.62亿元,同比减少26.53%。境外收入比为41.24%,较2019年大幅提升二十多个百分点。 

  但从业绩快报来看,一方面,疫情等导致全球运力紧张,出现较多集装箱滞港、船舶跳港、运输周期不畅等情况,对公司2021年收入增速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下半年加大研发、销售费用开支,国内市场推出高端产品,结合积极营销与宣传,总营收持续增长。 

2页 [1] [2] 下一页 

原标题:【“扫地茅”ROE创五年新低? 再遭股东减持,石头科技难改股价颓势?
内容摘要:据奥维云网数据,2022年12月,扫地 机器人 品类仍是销量同比增速下滑、销售额增速上升态势。且有分析人士预判,2022年品类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战或更早来临。这对于细分赛道参与者,意味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8200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专家推荐高考补脑好物 养元六个核桃护航考生用脑健康
下一篇:上任仅一年:南极电商董秘宣布辞职 近5个月已有4位高管离任